天美开户

明清传奇——明初术数奇人程济,帮助建文皇帝逃难的最大功臣_朱棣_高翔_年间
你的位置:天美开户 > 最新动态 >
明清传奇——明初术数奇人程济,帮助建文皇帝逃难的最大功臣_朱棣_高翔_年间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7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程济,安徽绩溪人,洪武年间中举,成功考取进士,并曾任翰林编修职务。他不仅学识渊博,才情出众,还精通各种奇术。洪武年间末期,程济担任四川岳池教谕一职。朱元璋去世后,建文帝继位,程济深感时局不安,于是上书给建文帝,准确预言某月某日西北将有兵起,意图谋反。

当时朝廷中的大臣们看了程济的奏章,普遍认为这是胡说八道。更有人建议建文帝将程济捉回京城,判处死刑。面对众人的质疑,程济却并不畏惧,他向建文帝大声说道:“陛下不如暂且宽恕臣罪,若到时候果真无人起兵反叛,杀我也不迟。”建文帝思考后觉得言之有理,于是决定暂时将程济软禁在监牢中。

果不其然,不久后,燕王朱棣果然举兵叛乱,而且时间与程济的预言几乎一模一样。建文帝感到震惊,并立即将程济从牢中释放,恢复了他翰林编修的职务,并让他充当军师,随军出征,协助指挥作战。

在徐州的激战中,建文帝的军队取得了胜利。兴奋的将领们准备竖立一座石碑,铭刻功勋,并将战胜的经过及将领们的姓名一一刻在上面。程济却对此表示反对,他心生警觉,在夜深人静时悄悄来到碑前,却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在做什么。

展开剩余77%

不久,燕王朱棣率军攻入徐州,见到这块颂扬胜利的碑,怒火中烧,命令手下将碑砸碎。然而就在砸碑的瞬间,朱棣突然停下了手,命令将碑文上列的所有姓名抄录下来。很快,这些人被全数处以灭族之罪。令人意外的是,程济的名字恰巧被砸在了碑石的裂缝里,未被抄录。这样,程济侥幸逃过一死。

程济的好友高翔是同乡,也是一起考中的进士,但高翔并不认同程济所学的术数,常常劝告他:“读书之人不该迷信这些。”程济不以为然,反而回应道:“不懂这些,就无法应变。”于是他多次劝高翔与自己一道修习术数,但高翔始终不为所动,坚决表示:“我将来要做忠臣,而非依赖术数。”

随着朱棣的进军逼近南京,金川门被攻破,高翔打算与程济一同殉国,但程济却冷静地说:“我愿活着成为智者。”他匆忙进入宫中,去见建文帝。当时建文帝正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,见到程济后,立即询问如何应对。程济沉着应答:“敌军已入城,局势已定,天数难以改变。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立即逃亡,避免更大的灾难。”

建文帝无奈,只能照办。程济招来一位老僧,帮建文帝削发,然后从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箱子里取出已经准备好的袈裟、僧帽,甚至还有详细的逃亡路线:“建文帝从鬼门出,随行的臣子从水西门御沟走。”程济安排好了一切,指引建文帝穿过鬼门,那边早已有人等候,是神乐观的道士王升。他曾在梦中见太祖皇帝托梦,指引他来接建文帝逃亡。王升带着建文帝一路避难,最终汇合程济和其他三十二名同道,成功逃出了南京。

而程济的同乡好友高翔与方孝孺依然拒绝投降,最终被朱棣处决,满门抄斩。程济一行人一路逃亡,历经重重险阻,但凭借其精通的术数,成功化解了各种危机。为了不让建文帝担忧,程济从未向他透露这些危险,只是默默地照顾他。因长时间的流亡,程济最终身患重病。建文帝为此忧心忡忡,含泪坐在床边,亲自为他熬粥,几乎不离开片刻。程济见状,笑着安慰道:“陛下还未死,程济怎敢在您前面死去?”建文帝听后,心中的忧虑才略微减轻。

数十年间,程济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建文帝左右。为了躲避朱棣的追捕,他们多次迁徙,每到一地,程济都用术数占卜方位,确认是否吉祥。最后,他们来到了云南,投奔忠良之臣西平侯沐晟。沐晟待人忠诚,收留了他们,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隐秘之地。然而,沐晟去世后,建文帝失去了依靠,便问程济:“沐晟死了,靠山倒了,我们该如何是好?”程济深思熟虑后回答:“人心难测,留下已无意义,我们得另寻他处。”于是两人离开原住之地,隐匿于大理一个偏僻的地方。

过了几年,明成祖朱棣终于驾崩,由朱高炽继位。建文帝松了一口气,觉得自己再也不需要担忧了。可是,朱高炽的帝位仅维持了十个月,便因病去世,接着宣德帝朱瞻基继位,建文帝的心情更加放松,决定与程济一起四处游历,享受晚年生活。

年老的建文帝终于有了归国的心愿,便向程济表达了自己的想法:“我已年迈,是否可以回去?”程济体会到他内心的渴望,答道:“都已更朝换代,天下安定,您年事已高,那些恩怨也应消散了,回去也无妨。”于是建文帝决定向云南布政使司的官员们表明身份,向他们请求:“我是建文帝,年老无力,再也不想流浪,若能回国,烦请为我向当今皇帝上奏。”

云南的官员将奏章递交后,朝廷一时真假难辨,直至正统年间,建文帝才被正式迎回京城。当时的皇帝以孙子的礼节拜见建文帝,但为了保密,建文帝的身份未被公开,只被称作“太上老佛”。建文帝最终活到了八十九岁,去世后被葬于北京西城外的黑龙潭,那里没有墓碑,没有树木,甚至没有任何标记。

程济一直陪伴着建文帝,直到最后回到南京时,还有老人认出了他:“那是程编修。”当建文帝最终进入皇宫,程济含泪离去,回头望着北方深深鞠了一躬:“今天,我终于完成了作为臣子的责任。”然后程济返回云南,焚毁了自己居住的庵堂,遣散了徒弟们,悄然离去,从此音信全无。程济将这一切经历写成了《从亡随笔》,记录了他与建文帝逃亡的过程,但后来有人怀疑这本书的真实性,认为其内容可能并不可靠。

史事如烟,真假难辨,姑且记之,以供后人闲谈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  • 上一篇:理想亟待新一波冲刺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